湖南“赶二八”春耕集市见闻:有忙有闲有盼头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9-03-18 03:19:21

  中新网衡阳3月15日电 题:湖南“赶二八”春耕集市见闻:有忙有闲有盼头

  作者 王昊昊 阳新

  15日早上六点多,71岁的谢来生从旅店赶至位于湖南衡南县泉湖镇红湖村的二八大市场,找到好摊位售卖起自制的竹编农具。天刚亮,赶集者已络绎不绝。

  为赶一年一度的泉湖二月八春耕集市(2019年为3月14日至16日),谢来生提前俩月编制好150多个竹篮、鱼篓等农具,在13日晚就让儿子开车载着农具从50多公里远的衡阳县关市镇赶到红湖村。“住旅店便宜也方便,一天40元(人民币,下同)。”谢来生说。


今年52岁的衡南人彭发军在二八大市场开了三十多年的店,如今也顺应“潮流”卖起了部分现代化农具。 王昊昊 摄

  俗话说,忙完春节忙耕种。泉湖二月八又称“赶二八”,象征着又一个农忙的开始。

  据传,元末明初衡阳连年干旱,天上神仙寿佛爷施法降雨救了泉湖人。他们感恩戴德,特在寿佛爷生日这天(农历二月初八)筑庙烧香朝拜为其庆生,举办舞龙、唱戏等庙会文娱活动。商贾借此机会展开民间贸易活动,交易各式农耕物种与器具,形成农耕商贸大集市。

  这种以感恩集会伴随农耕产品交易的传统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湖南部分地区每年春天的标志性节日庙会。至今传承600多年的“赶二八”,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赶二八”农耕集市现场。 王昊昊 摄

  “泉湖地处官马大道与丝路古道上,交通发达,人气兴旺。从祭祀寿佛爷的礼典演变为农耕文化节会,‘赶二八’是当时社会经济繁荣的见证,也是衡阳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体现了泉湖百姓接纳外地商贾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古代丝路人文精神。”9年前就开始研究“赶二八”民俗的衡南县文化馆原馆长胡朝阳说。

  胡朝阳介绍,“赶二八”的商客最初以衡州、郴州、全州三地人为主,清朝时衡阳周边的邵阳、永州及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外省人均来赴会。民国时期云、贵、川、陕皆有游商前来,交通运载工具也由轿子、骆驼、牛车等演变为汽车,南来北往的人、南腔北调的音、东南西北的货汇集泉湖,热闹非凡。

  “后来人们几乎把所有美好的日子都定在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据老人回忆,解放前后‘赶二八’的商旅每年达十万之众,农耕用具有108样。”胡朝阳说。

  在不同时期,泉湖二月八集市的交易内容也有所不同。胡朝阳介绍,明朝时期主要交易茶、盐、瓷器和丝绸棉布,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民国时期主要经济支柱尚有四大市:竹木器市、牛市、苗市和中草药市。


16岁就开始学竹编的71岁老人谢来生数十年来没有缺席过二八集市。 王昊昊 摄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被机械化农具取代,昔日繁华的二八集市渐显凋敝。2011年开始,衡南县通过规范老街市场、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举措,积极打造泉湖二月八文化品牌,挖掘农耕文化。2016年,泉湖二月八集市商贾游人高达30万人次。

  “二八集市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正演变为休闲旅游、踏春会友、文化交流、招工就业的场所,‘赶二八’的人中至少20%来自城里。”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罗诗斌说。

  记者在热闹的泉湖镇二八大市场看到,来此赶集的人中一部分忙着寻找合适的农具、种苗等,一部分则悠闲观赏同期上演的文艺表演,借机“淘”些平日不多见的传统手工艺品,集市一旁的油菜花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


农耕集市现场。 王昊昊 摄

  今年52岁的衡南人彭发军在二八大市场开了三十多年的店,如今也顺应“潮流”卖起了部分现代化农具。“早上五点钟就开门,二月八期间一天的营业额上万元。”彭发军说。

  两天下来,谢来生的大部分自制农具已卖出。这个16岁就开始学竹编的古稀老人,数十年来没有缺席过二八集市。“农具全部卖完大约能赚2000元,明年还会如期赶二八。”谢来生说。(完)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2-2024 hot.99qf.com 金融热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